This post is written in Chinese. If you don’t know Chinese, you can learn it lol. (Sorry for this because simply translating the post into English may not be enough for you to understand).

语言学乐子

皮钦语 (pidgin)

大家对那些 1.言语中不时夹杂着英文单词 2.装/凡尔赛 的人表现出一种厌恶。例如,下面是某恋综里的一段留子对话的名场面:

————————————————————————————————

男A:“可能因为我学校在伦敦,所以…”
女A:“哦我也是。我是高中在 York (Yorkshire) 附近,然后本科研究生在伦敦”
男B:“我喜欢 nə —— uhh —— Southampton”
女A:“在海边!”
男B:“对超美!”
男A:“然后,我也挺喜欢曼 —— emmm —— Manchester 的”

————————————————————————————————
好的嘲讽完毕,点到为止。
实际上语言学里的语言演化领域有一个名词叫皮钦语(pidgin),也被称作混杂语,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阶段,指在没有共同语言而又急于进行交流的人群中间产生的一种混合语言,属于不同语言人群的联系语言。感兴趣详见:皮克特语到四阶皮钦语——苏格兰语言迭代史
笔者印象里比较深的,一个是洋泾浜语,即流行在20世纪初的上海滩的一种英汉混杂语;另一个是协和语,指流行于伪满洲国的汉语、日语的混合语言。两者都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文化的产物。以下是一些例子:

  • 洋泾浜语:“来是’康姆’(come),去是’狗’(go)"(详见汪仲贤所著《上海俗话图说》;dbq耳边想起赵丽蓉老师的小品)
  • 协和语:“你的帮我,我的钱的大大的给。"(汉语语序为主谓宾(SVO),日语为主宾谓(SOV))

还有一种语言叫经堂语,指的是中国回族内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体在讲授和学习经文时所用的语言,多见于清真寺内,故称经堂语。具体来说,《古兰经》等经书最早是用阿拉伯语、波斯语等语言编写的,国内的穆斯林将其翻译成汉语时,保留了一些音译词汇。例如下面这段:

“都闪白(星期一)那天,阿斯玛(天)突然就黑了,说变就变,忒吓人,要说人在顿因(这辈子、世界)活着,就是要有敬畏心,时时刻刻讨白(忏悔)自己罪,多多给乜贴(施舍)穷人,后世过随拉托(冥河桥)、到了垛子海(地狱),也能知道自己的本性。事事知感(感恩体会)就好了。

上面这段摘自知乎网友的回答。”都闪白“对应波斯语里的星期一(دوشنبه),”阿斯玛“对应天空(آسمان)…。更多的介绍请移步于这篇文章。经堂语严格上来说不算皮钦语,因为皮钦语是为了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之间相互交流而产生的,而经堂语是宗教讲习的时候使用的。

此外,刘慈欣《三体》中也提到了由汉语和英语结合而成的新语言(舰队混合语)。
其实,正常的、真诚的表达往往不会惹人厌烦,例如:

  • “我希望能够做点兼职,至少能够 cover 掉我一部分的学费”
  • “这个 checkpoint 我测了一下,跟 baseline 相比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跟 SOTA 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 “哈喽哈喽,你好呀~”

语言磨蚀

蒙古(méng gǔ)还是蒙古(měng gǔ)?

汉语的音变现象。 古代汉语的发音。平上去入:”天子圣哲“

”一个“

”卡塔尔“

语言学知识

语言相对论

语音和音韵

词法和句法

颜色词

句法结构

语义和语用